秦琼是否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究竟他忠于李渊还是忠于李世民,关于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确凿的结论。不过,有一点可以明确:李渊给予秦琼的封赏,李世民既给不起也不敢给。如果李世民真要给秦琼更高的封赏,那不但他自己拿不出这样高的官爵,且即便有这种权力,也未必敢去赐予他——上柱国是武将最高的勋位,而国公则是异姓功臣的最高爵位。对于一个功勋卓著的将领来说,爵位至此金斧子配资,已经无法再高。李渊曾慷慨赐予秦琼的封赏,李世民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再给予类似的奖赏。
如果我们细细研读《两唐书》和《资治通鉴》,会发现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后,李世民与秦琼的君臣关系已经陷入了一种微妙的局面。这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君臣关系,更是政治博弈中的重要一环。李世民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继续依靠秦琼这样的老臣,还是彻底断绝与他之间的任何可能性?如果秦琼没有以“生病”借口远离朝堂,李世民恐怕早就动手除去他了。
展开剩余76%玄武门之变之前,尉迟敬德和程咬金已经明确表示效忠李世民,但秦琼却一直保持沉默。太子李建成推荐齐王元吉出征北方,第一次点将时,秦琼名列其中,成为主要战将之一。尽管李渊知情并默许了这一决定,尉迟敬德和程咬金早已对李世民表示反对,而秦琼却没有做出任何表态。即使李渊最终同意了这一计划,仍未见秦琼有所反对,这就让人更加疑惑他是否真心支持李世民。
《资治通鉴》和《两唐书》的记载与这些细节大致相符,且李建成与元吉并未能成功削弱秦王李世民的力量。与此同时,尉迟敬德和程咬金等人都尝试过不同的手段来削弱秦王府的势力,但对于秦琼的态度始终模糊不清。《新唐书》中甚至有描述,李建成与元吉的秘密行动金斧子配资,甚至包括试图收买秦琼的举动,尽管这种记载并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其真实性。
然而,史料中却并没有明确指出李建成或元吉曾经采取过任何针对秦琼的策划或陷害行动。唯一有些暗示的是王晊的密报——一个低级官员在李建成面前建议用暴力手段对付秦琼等人,但这个报告的真实性始终存疑。而在两本唐书的版本中,秦琼都没有被列入在玄武门之变中的功臣名单。
如果我们再看看李世民接下来给予尉迟敬德与程咬金的封赏,就可以发现,他们的待遇都远远高于秦琼。尉迟敬德从无爵位、一介普通军官,一跃成为从一品的吴国公,且获得了大量的家产与土地。而程咬金也因为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赫赫战功,得到了同样丰厚的赏赐,不仅被封为上柱国,还获得了大量金银与实物。
然而,秦琼却只在平定建成与元吉的事后,受到了左武卫大将军的任命,并被赐予了食实封七百户。但此后,他并未再显露出任何显赫的表现,甚至连后来的墓志铭都未曾提到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的具体表现。相比之下,程咬金的墓志铭和《唐六典》记载中,李渊时期的国公食邑是三千户,而李世民继位后,由于国库紧张,许多旧有的食邑都被削减,秦琼也被削去了大部分的食邑。虽然他一度获得了左武卫大将军的任命,但这并非是特别的封赏,而只是新君即位后常见的职位调整。
秦琼在此后多年中,因健康问题而辞去政务,尽管他并未显露出任何疲态或无法再服役的迹象,但他依然选择远离朝堂。最终,秦琼因病去世,李世民特意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远超其他功臣。最令人感到特别的,是李世民竟为秦琼的墓前立下了石人石马。这在唐代葬礼中,是对功臣的极高礼遇,甚至连程咬金与尉迟敬德也未曾享受过。
这一点,足见李世民对秦琼的特殊关怀。或许,这其中并不单纯是为了秦琼的功劳,更多的是李世民对这个曾为李渊倾力效忠的将领,抱有某种复杂的情感或愧疚。毕竟,他和秦琼之间曾经是如此紧密的合作关系,在玄武门之变后,这种关系却不再清晰。
至于秦琼的后半生,虽然他并未再参与朝政,但他依然保持了国公和大将军的称号,而李世民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对他的一份尊敬,可能也正因为如此,秦琼的墓前才会有石人石马这一殊荣。这种恩宠的背后,既有历史的厚重,也有个人的复杂情感在其中。
发布于:天津市九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